唯一数量不够的,就是粮食了。

    乡下地头盖新屋时,除了会出钱雇佣泥瓦匠、木匠之外,像其他纯靠力气的小工,都是请自家亲戚帮忙的。亲戚来帮忙不会收钱,但要包伙食,通常都是一天两顿,管饱,隔三差五再来点儿荤腥。

    不过也不用太担心粮食问题,这不是秋收就要到了吗?等秋收结束后,就不怕粮食不够吃了。一般人还会担心吃了秋粮后,来年一家人的口粮告罄,可老魏家会担心吗?

    杨冬燕盘算着自己手里的余钱,买材料耗费的钱要比预算略多一些,到如今就已经花了二十八贯钱了。这还没算上请泥瓦匠、木匠等费用,也没算上众多帮忙的人伙食钱。

    只是这预算嘛,超过才是正常的,要真的刚刚好,才是有鬼了。

    咱们先一步步来,把房子盖好后再找人打家舍,啥都成了,再摆酒请客,最后才是买地。”

    杨冬燕算得贼精,先将明面上的钱都花光了,再让人反推算出大牛二牛挣了多少钱。可真到了那时候,就算村里人能算出具体的数目来,钱都花了,眼红都来不及了。

    大牛二牛是咋样都好。

    方氏惦记着自家多出来的砖瓦,想着娘家很久没修房子了,盘算着到时候正好将多出来的卖给她娘家,自家能多添一道进项,娘家那头也正好把房子翻修一下。

    至于小杨氏……

    有吃万事足!

    值得一提的是,猪崽太能吃了,逼得小杨氏大吃大喝才能有足够的奶水喂猪崽。反过来说,也就是因为小杨氏的奶水太充足了,猪崽是越吃越多,胃口极佳。

    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,别说村里人了,连带魏家人都开始忘却猪崽的真实名字,改叫外号了。

    要不怎么说,只有取错的名字,没有叫错的外号呢?

    福姐儿啊,她真就是个能吃能喝又能睡的肥猪崽!

    娘俩放在一起看,简直就是一个模子刻出来似的。

    对此,杨冬燕是这么说的。

    “胖子都长一样,白白胖胖的,瞧着能不像吗?这要是饥荒年间,人人都吃不饱,你出去一看,谁都是又干又瘦的,像不?都像一家子!”

    话是这么说的,杨冬燕也提醒了小杨氏:“你可以了啊!差不多就行了啊!等福姐儿可以添辅食的时候,你就少吃点儿,瞧你这胖的……”

    小杨氏老委屈了,这算啥?

    她怀孕的时候要吃多点儿养身子骨,生完孩子也要多吃点儿好有足够的奶水喂孩子,等不用喂了,就不让吃了?

    “姑啊!娘啊!你知道你这叫啥不?这就叫,卸磨杀驴!”小杨氏一脸的不高兴。

    杨冬燕就高兴吗?家里有这么个胖子,她看着就觉得伤眼睛。小杨氏有多胖呢?她跟方氏俩加一块,大概就等于如今的小杨氏。